Skip to main content

难民

罗兴亚难民与教育权

2019年10月15日

米歇尔·巴切莱特参观马来西亚的罗兴亚难民学习中心 © 人权高专办

扎基尔(Zakir)年仅11岁,他的父母告诉他,他们一家将不得不逃离唯一的家园。

在陷入困境的缅甸若开邦,安全部队对扎基尔所属的罗兴亚少数民族进行了一系列屠杀。扎基尔说:“逃走的唯一办法就是海路。”

年幼的扎基尔和他的家人步行了7天才到达海岸。在那里他登上了一艘巨大的木船,上面有1000多名罗兴亚难民。

在随后的数周航行中,由于食物和水所剩不多,争吵爆发了。他说至少有30名乘客死亡,其中许多人被巨浪卷进了海里。

在泰国作了短暂停留又搭乘另一艘船短暂航行之后,扎基尔终于到达了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为数万名希望获得更好生活的罗兴亚人提供了庇护。

但是,扎基尔的新家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他不会说当地语言,也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因为马来西亚的公立学校只接收马来西亚公民,不接收难民。

但是在2017年,他获得机会参加了一家刚刚成立的“非传统学习方式中心”,名为罗兴亚卓越国际学校(Rohingya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Excellence)。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米歇尔·巴切莱特在对马来西亚进行首次正式访问期间参观了该中心。这是联合国人权事务主管首次对马来西亚进行正式访问。

她的此次国家访问让人们有机会关注难民所面临的挑战,这是巴切莱特非常熟悉的主题。在访问罗兴亚中心后不久,巴切莱特在推特上写道:“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与联合国大会于1948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相一致。” 她表示:“人人都应当有学习技能、建设更美好未来的机会。”

对于扎基尔这样的学生来说,这种权利至关重要。

马来西亚伊斯兰救济会的努尔·哈利马托(Noor Halimahton)表示,罗兴亚卓越国际学校里有些年龄接近十二三岁的学生还不会阅读或书写。但是努尔表示,“如果我们能帮助他们获得基础教育,至少他们能够生存,并有机会摆脱贫困。”

努尔表示:“我们相信这些孩子都有希望。”

罗兴亚卓越国际学校有7名教师,41名7到15岁的学生,开设的课程涵盖英语、科学、数学和艺术。学校还为难民提供了思考和拥有远大梦想的机会。

当被问到长大后想做什么时,扎基尔毫不犹豫地说:“我想当科学家或者宇航员。” 问及原因,他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我想保护地球。”

然而,即使对于有幸参加非传统学习方式中心的孩子来说,未来的前景也很黯淡,因为他们成年后无法合法地留在马来西亚工作。尽管许多人希望在第三国获得庇护,但罗兴亚卓越国际学校的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已经在马来西亚生活了两到三代的家庭。

真正的问题是,“他们在这里完成学业后会发生什么?” 马来西亚外交部长赛义夫丁·阿卜杜拉(Saifuddin Abdullah)在与巴切莱特参观完罗兴亚中心后如此问道。他还补充说,政府正在分析是否可能为这些毕业生提供认证,让他们能够进入本国或外国的大学。

在吉隆坡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巴切莱特表示她希望马来西亚能批准1951年《难民公约》,该公约中概述了流离失所者的权利。

她还表示,希望“可以加强对难民的法律承认,确保所有难民接受教育权和进入就业市场的权利。”

2019年10月15日

米歇尔·巴切莱特参观马来西亚的罗兴亚难民学习中心 © 人权高专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