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专家:街头儿童是强迫劳动和性虐待的受害者

2023年10月5日

曼谷街头,无家可归的儿童睡在人行道上。图片来源:欧洲新闻图片社/Vinai Dithajohnn

一份人权专家的报告指出,无家可归者,尤其是儿童,极有可能成为当代形式奴役问题的受害者,包括受到强迫劳动和性剥削,因为这一群体极易落入剥削者、人贩子和其他犯罪集团的圈套。

联合国当代形式奴隶制特别报告员在提交给人权理事会的一份报告中表示,流落街头的儿童和青年是最易受当代形式奴役问题影响的群体之一,并敦促各国消除无家可归这一违反国际人权法的现象。

小保方智也(Tomoya Obokata)告诉理事会:“无家可归现象与当代形式奴役问题之间存在不可否认的联系。毫无疑问,那些面临无家可归风险的人同时也容易受到强迫劳动或性剥削,反之亦然。”

小保方在报告中表示,缺乏教育、身心虐待、忽视和遗弃以及家庭解体是致使儿童和青年不得不流落街头的原因。儿童和青年一旦无家可归,就会在各个经济部门受到招募和剥削,其中不仅有犯罪集团,也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和雇主。

报告指出:“街头儿童和青年可能被招募进行犯罪剥削,包括强迫贩运毒品和武器、盗窃和走私违禁品。尽管那些在犯罪活动中受到剥削的人显然应该被视为当代形式奴役问题的受害者,但其中许多人会面临执法行动也是现实,例如罚款和监禁,并最终留下犯罪记录。”

报告指出,妇女也是极易因无家可归而沦为当代形式奴役问题受害者的群体之一,女户主家庭占到全世界约1.5亿无家可归人口的70%。

报告指出,离婚、继承和婚内共同财产方面的歧视性法律和做法,以及对妇女获得体面工作的限制,都大大增加了妇女无家可归的风险。

专家发现,移民、土著人民、少数群体成员和无家可归的残疾人也容易受到当代形式奴役问题的影响。

性剥削

报告指出,众所周知,包括帮派和有组织犯罪集团在内的犯罪者会积极招募无家可归者,以工作、膳宿或其他必需品作为承诺进行诱惑,然后胁迫或欺骗无家可归者遭受性剥削或劳动剥削。

报告还指出,对无家可归者的性剥削是一个令人严重关切的问题,而且这不是“只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

报告指出:“许多‘逃亡青年’,尤其是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性别奇异者和间性人群体,不得不求助于所谓的“生存性行为”,这可能会导致剥削和虐待,包括通过欺骗或威胁和/或使用暴力等手段。”

小保方提醒人权理事会,各国对无家可归现象负有明确义务,因为该现象违反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11条对适当住房权的规定。

专家表示,例如生命权、健康权、人身自由与安全权等权利,以及 免受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之自由,也会受到无家可归现象的影响,并强调了所有人权不可分割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小保方在报告中敦促各国落实消除无家可归现象的政策,包括为无家可归者提供经济适用的的安全住房,以及获得教育、培训、医护和社会保障等社会和经济包容措施,使其免受当代形式奴役问题的剥削。

该页的其他语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