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人权维护者

让数字技术赋能更好生活

2023年5月5日

在繁忙的人行横道上,一位女士驻足查看手机信息,周围穿梭的人群变成模糊的光影。© 盖帝图像

在2023年一整年,我们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七十五周年,由联合国人权办发起的“人权75”倡议将重点聚焦需要各国和其他各方采取具体和紧急行动的广泛人权问题。5月,我们重点关注促进和保护人权以及塑造未来所需的线上及线下空间。

1993年4月万维网成为公共领域,其发明者英国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希望能实现双重目的:一是让万维网成为一股正能量,二是让每个人在任何地方都能不受歧视地访问。三十年过去了,当前世界正处于矛盾中。

一方面,新技术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让不计其数的人们能够访问互联网——根据国际电信联盟 (ITU) 的数据,截至2022年全球网民数量接近50亿人。这一数据表明,人们从世界各地获取信息和了解那些未曾接触过的新事物的能力得到持续有力提升(尽管其中有数亿人仍受到上网费用高昂、连接质量差等问题困扰)。

因此,数字技术拓宽了《世界人权宣言》所载的几乎所有权利的行使方式,从思想自由、表达自由、结社自由、集会自由以及甚至隐私权,到享有受教育、健康、工作和社会保护的权利。

年轻一代尤其是互联网上的活跃群体。儿童和青年在数字环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联系,这些技术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际电信联盟的数据表明,互联网用户中约三分之一为18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年,有71%的15-24岁的人口在使用互联网,儿童和青年成为了全球相互联系最紧密的年龄群体。

三分之一的人口无法上网

另一方面,约29亿人(约占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仍无法访问互联网,因此无法享受接入互联网带来的诸多好处。

尽管可持续发展目标5和目标9致力于在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普遍且负担得起的互联网接入并消除数字性别鸿沟,但在互联网接入方面被落下的群体揭露了由来已久的歧视模式。

A woman living at a Protection of Civilian site (PoC) in Juba, South Sudan learns computer skills. More women and girls need to learn and create technology to help bridge the digital gender divide. © UN Photo/JC McIlwaine

一名生活在南苏丹朱巴的平民保护所的妇女正在学习计算机技能。需要鼓励更多的妇女和女童学习和创造技术,帮助弥合数字性别鸿沟。© 联合国照片/JC McIlwaine

关注公民空间问题的联合国人权干事马塞洛·达赫尔(Marcelo Daher)表示:“谁在上网,谁被落后?数字环境的安全、开放和稳定程度如何?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将关键点联系起来,并仔细考虑让生活在贫困和偏远地区的人们参与其中。现在迫切需要认真审视面临的具体障碍。”他还指出,政府下令关闭互联网也导致权利和表达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在2020年向人权理事会提交的一份报告中,联合国人权办强调了各国政府经常采取措施故意阻碍或干扰网上信息的访问或传播,尤其是在非洲、亚洲和中东地区。关闭互联网服务有多种形式,包括限制带宽以减慢上网速度、封禁特定应用程序(例如社交媒体或通信服务)以及部分或完全关闭互联网访问。

该报告记述了在最亟需的时候关闭互联网服务是如何限制通信,通常发生在危机和紧急状况下,剥夺了人们与亲人联系的可能性,并默许侵犯人权行为发生。

达赫尔表示:“关闭互联网往往会影响已经面临排斥风险的社群,因而加深数字鸿沟。”

线下及线上的公民空间受到限制

公民空间是能够增强民间社会权能,使之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环境。公民空间可让个人和团体参与影响其生活的政策制定,包括政策落实方面。

公民空间对于权利持有者行使所有各类权利至关重要。然而,压迫性法律越来越多,对表达、参与、集会和结社自由的限制与日俱增,这使得公民空间承受着日益沉重的压力。民间社会行为者在世界各地遭遇线上和线下的阻扰,其中包括人权维护者和同联合国合作的个人。2022年,联合国人权办报告了为应对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所采取措施对公众参与和辩论的空间产生的影响。

随着越来越多的辩论和公众参与转移到线上,联合国人权办始终倡导以有利于民众未来的方式规范管理数字领域,并坚守75年前《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条作出的承诺,即“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同时设法保护那些将《宣言》付诸实践的人士,即人权维护者。

达赫尔表示:“鉴于数字领域多由私营公司运营以及一些国家直接或间接干预网络内容,我们需要提出几个尖锐的问题:能否主要从经济利益角度出发讨论有关内容和隐私的决策?涉及内容审核和数据保护的决策过程是否透明和公开?如何确保追究责任?”达赫尔表示:“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社区的人们共同讨论如何以对民众有利的方式规范和塑造数字空间,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这不仅是对民众权利的尊重,而且帮助他们实现成长。”

Participants editing content on women and LGBTI rights during an editathon organized by Wikimedia and UN Human Rights in Buenos Aires, Argentina, July 2019. © OHCHR Photo

2019年7月,维基媒体和联合国人权办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举办了“编辑松”活动,参与者们正在编辑有关女性和性少数群体权利的内容。© 人权高专办照片

令人遗憾的是,伯纳斯-李的所有梦想并没有全部实现。数字技术已被用于压制、限制和侵犯民众的权利,包括人权维护者的权利。许多国家颁布了限制数字技术操作空间的法律。这些立法从表面上往往是为了处理网络犯罪和传播仇恨言论或虚假信息等已察觉的网络危害,实际上已被用作限制在线隐私和自由的武器。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福尔克尔·蒂尔克表示:“联合国会员国曾多次声明,线上和线下的权利是相同的。但如何将这一格言转化为规定和实践,并不总是直截了当的。”高级专员补充说:“世界各地的民众都有权使用互联网获得信息和表达意见。应当使民众能够安全地这样做,他们享有隐私、不歧视和被认真倾听的权利,并适当考虑他们的意见。为确保实现这一目标,高级专员敦促各国政府和相关公司采取必要措施,包括数字工具和平台的开发者以及科技行业的监管机构。

与此同时,联合国人权办注意到,网络威胁和攻击仍在增加,阻碍人们发出自己的声音。为确保互联网用户每天都可以公开地辩论并分享信息和想法,世界各地的人权维护者、记者和整个社群都在寻找有效的响应措施。联合国人权办也加大力度确保互联网兑现其承诺。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上述目标:寻求更系统地梳理人权维护者和记者面临的挑战、将人权维护者与支持网络攻击受害者的保护提供者联系起来、培养民间社会行为者的自我保护能力以及加强与网络通讯公司的对话。

联合国人权办设在泰国曼谷的区域办事处和联合国伊拉克援助团的人权部门支持民间社会为更好地自我保护所作的努力,并为不同的民间社会受众提供指导、开展宣传活动以及举办相关培训。

达赫尔指出:“要让网络空间更安全,就需要增强那些往往成为针对目标的人们的自我保护声音。”他补充说,鉴于面临挑战的变化和增加以及资源总是稀缺,需要通过协作网络来交流经验、工具和联系,实现线上及线下的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