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残疾人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专家:人类应从人工智能中获得最美好的一切,而不是最糟糕的一切

2022年5月9日

2019年11月5日,在中国东部的山东省青岛市,一名盲人使用一款手机应用程序帮助自己乘坐公交车。

他指出,人工智能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条件。

他表示:“新技术可以给残疾人带来极大的惠益,并推动人们在就业、教育和独立生活等广泛领域寻求包容性平等。然而,人工智能也有许多众所周知的歧视性影响。”

奎因是在向人权理事会提交报告时发表上述声明的。在报告中,他将人工智能定义为“以与人类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工作,只是更快、更好、更可靠,而且从理论上讲,没有人类偏见”的机器。

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些新技术可能带来的人权挑战,但奎因表示讨论应转向这些新技术对《残疾人权利公约》所规定的残疾人权利带来的具体挑战。这些权利包括隐私权、自主权、受教育权、就业权、健康权、独立生活权和参与权。

人工智能系统对残疾人的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奎因指出:“我们以前认为无法克服的障碍突然变得没有那么难以解决了。”

其中包括提高盲人行动能力的辅助技术。自适应学习平台还根据残疾学生的具体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此外,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其他工具可提供家庭护理和其他援助,使残疾人能够独立生活。

然而,人工智能是通过依赖于一套训练数据或“算法”的机器学习过程而变得“智能”的,其中往往包括“基于先前的人类决策和价值判断形成的数据,而这些决策和判断在很多方面都可能存在错误,”奎因表示。

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工具仍然可能带有人类偏见,并导致其对残疾人的排斥。其中一个例子是在就业方面,招聘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使用算法来过滤掉候选人。

奎因表示:“支撑人工智能算法的谓语可以反映和嵌入残疾歧视的假设(事实上还有年龄歧视的假设)。残疾可能会被技术‘视为’异常,因此不受欢迎。[残疾人]可能会被排除在就业考虑之外,而从未考虑过他们的优点,以及‘合理照顾’是否有助于使他们履行工作的基本职能。”

奎因在报告中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通过将残疾人的人权置于有关新技术的辩论的中心,以实现人工智能对残疾人的实际惠益。

在其他建议中,他敦促各国将残疾问题纳入其人工智能战略,并继续履行其“合理照顾”的义务,并在购买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时明确将残疾问题考虑在内。

他补充说:“最重要的是,我们呼吁在企业部门、政府和民间社会之间建立一个新的合作空间,来努力实现该技术的积极效益,并采取积极措施来扭转它一些人们已知的负面影响,并在未来避免这种影响。”

“否则,‘落在最后的人’将根本没有机会赶上来。考虑到这项技术的前景,这将是人类的一个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