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的茨尔韦纳兹韦兹达:罗姆人战胜驱逐
2024年2月9日
60岁的罗姆族妇女梅弗拉·丘皮(Mevla Čupi)生活在塞尔维亚南部城市尼什(Niš)附近,在反对被驱逐出家园的抗争中,她经历过数个没有供电的严冬。她表示:“我觉得自己仿佛生活在石器时代。21世纪,我居然还必须忍受这种事。”
丘皮是茨尔韦纳兹韦兹达定居点的550名居民之一,长时间停电令这里的生活令人无法忍受,其目的就是迫使这些居民离开。
联合国人权办驻塞尔维亚人权干事亚历山德拉·彼得罗维奇(Aleksandra Petrović)表示:“自2011年以来,整个定居点共用一只电表,电费也只有一张总账单,因此居民们无法得知各自的消费情况,债务也逐渐累积。但根本问题是仍未解决的财产和法律纠纷。切断供电是迫使居民们搬出去的方法之一。”
一个社区的壮大
茨尔韦纳兹韦兹达的故事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这里的37套公寓被分配给了在尼什地区的水灾中失去家园的家庭。随着时间推移,定居点的住房数量增加到105户,土地所有权则由尼什市和一家私人公司共享。
2007年,麻烦出现了。这家私人公司希望开发自己的土地份额,于是向市政府施压,要求其驱逐阻碍商业开发的居民。一场漫长的拉锯战就此展开,对抗双方是追求高额利益的企业与努力反抗驱逐的当地社区。
这家公司曾于2011年、2014年、2016年和2018年通过大面积停电来试图驱逐居民。有些停电持续了半年多,经历了一整个严冬。
生活条件恶化,居民们只能聚集在当地的一处社区中心获得取暖和卫生设施。
“靛蓝”(Indigo)儿童和青年社区中心小组主任塔玛拉·西蒙诺维奇(Tamara Simonović)表示:“学龄儿童受到的影响最大,包括没有浴室、一天中有部分时间在完全的黑暗中度过,依赖蜡烛照明导致大家时刻担心发生火灾。”
停电期间,许多居民向我们寻求帮助以满足基本的卫生需求,尤其是家里有幼儿的居民,因为我们这里有一个带热水的浴室。中心致力于帮助对茨尔韦纳兹韦兹达的民众进行人权教育,并提供基本服务。”
2016年第三次停电期间,再也无法容忍这种艰难生活的居民联系了联合国人权办小组,彼得罗维奇因此进行了访问。
彼得罗维奇表示:“我进入每一栋房屋查看,看到惊恐的人们坐在黑暗中。我看到做完手术的儿童、孕妇、残疾人、哮喘儿童无法使用水泵取水。更糟的是,家家户户通过烧木头取暖,使得本就岌岌可危的卫生状况进一步恶化。燃烧持续产生烟尘,人们不得不携带蜡烛照明,随时可能发生火灾。而供电问题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挑战是如何解决住房问题。”
她的访问开启了增强该社区权能的进程,让居民们第一次有机会参与影响其生活的决策。
增强地方社区的权能
彼得罗维奇访问后不到六个月,联合国人权办小组召集各方举行会议,与会者包括政府代表、学术界和包括罗姆人定居点代表在内的一百多名民众,这次会议使其有机会能够表达守住家园的决心。
在此之前,市政府的做法是将居民们集中转移到其他地方并为其寻找适当住房。德拉加娜·索蒂罗夫斯基(Dragana Sotirovski)当选为市长后改变了做法。
彼得罗维奇表示:“与居民们见面后,我意识到了所有人对这片家园的深厚眷恋。大家都不想搬走。也许是同样作为妇女和母亲,我在某种本质层面会自然地同情这些妇女。因此,我们开始探索解决方案,希望在为居民改善生活条件的同时也能让大家继续留在这里。”
找到持久解决办法
尽管花费了数年时间,但2023年,尼什市终于成功将茨尔韦纳兹韦兹达定居点指定为社会住房,还计划为所有居民建造公寓,并通过邀请非罗姆人家庭迁入该定居点来帮助促进其包容性和多样性。
建造计划现已到位,尼什市正在筹集资金以便开工。在这场抗争中,梅弗拉·丘皮起到了带头发声的作用。
丘皮表示:“我们罗姆人也有人权。联合国人权办向我们展示了如何争取自己的权利。现在,没有人能强迫我们搬走。很快,我们将搬进更好的房子,把过去抛在身后,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是抗争让我们实现了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