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专家:需要以基于人权的方式制定毒品政策

2021年4月21日

巴黎,发放单剂量治疗药物。Marine Gonard / Hans Lucas © 路透社

哈里亚蒂·琼纳特(Haryati Jonet)又名亚蒂(Yatie),从十几岁就开始吸毒。

她15岁时被赶出家门。怀有身孕又无依无靠,于是开始吸毒。

琼纳特如今46岁,她说:“15岁那年,我第一次尝到毒品的滋味。有20年的时间,我一直离不开毒品,期间困扰不断。”

琼纳特加入了全球性非政府组织“国际毒品使用者网络”,该组织致力于促进吸毒者的健康和维护他们的权利。联合国麻醉药品委员会第六十四届会议会外活动期间播放了一段视频,琼纳特出现在镜头中。这次活动重点讨论为什么所有推动吸毒者非刑罪化的政策均应以人为核心。

与会者听取发言者阐述了在推进毒品非刑罪化政策时将毒品使用者置于核心的原因和方式,同时听取了新报告就这一主题得出的结论。

报告《毒品非刑罪化:是进步还是政治障眼法》由“国际毒品使用者网络”编写,指出个人和社区组织也应全程参与毒品政策改革进程。

报告建议:“所有非刑罪化的政策模式都必须将毒品使用者完全非刑罪化——取消所有行政制裁,包括监视和强制措施及对使用和持有毒品予以惩罚。”

艾滋病署社区动员事务特别顾问劳雷尔·斯普拉格(Laurel Sprague)表示,妇女和青年更为脆弱,难以获得为毒品使用者提供的医疗服务。

他指出:“为减少毒品伤害而提供的服务面临法律和资金障碍,难以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服务,对于使用毒品的妇女和青年及兴奋剂使用者而言,更是如此。”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2019年世界毒品报告》指出,3500万人患有吸毒病症,但仅有七分之一的人接受过治疗。联合国系统通过了一项关于毒品的共同政策,承诺支持各国将因个人用途持有毒品行为非刑罪化。

毒品政策人权顾问扎维德·马哈茂德(Zaved Mahmood)在人权高专办视频中表示,拘留吸毒者弊大于利。

他指出:“在某些情况下,拘留会造成由毒品管制工作引发的侵犯人权行为增加,包括法外处决及对毒品相关罪行处以死刑。这导致一些国家出现大量法外处决、酷刑和失踪事件。”

他进一步指出,毒品使用者需要得到健康方面的“关注”,而不需要被“关住”。

马哈茂德表示:“目前有1100万人,即监狱人口的20%,系因毒品相关罪行包括个人使用毒品而被拘留。经验告诉我们,强行打击毒品不会取得成效。”

2021年4月21日

观看以下视频,了解判定毒品使用者有罪对人权的影响。

 
巴黎,发放单剂量治疗药物。Marine Gonard / Hans Lucas ©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