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仇恨言论

打击叙利亚媒体中的仇恨言论和煽动暴力行为

2020年2月11日

叙利亚流血冲突已近八年,紧张局势继续有增无减,人民遭受的苦难和侵犯人权行为持续不断,似乎还看不到结束的迹象。社会内部分歧日益加深,媒体在左右立场和偏见方面扮演了主要角色。

据叙利亚媒体和言论自由中心(SCM)称,五分之一的媒体产品——包括电视、广播、纸媒和网络——包含某种形式的仇恨言论。

 叙利亚媒体和言论自由中心仇恨言论观察站方案管理人亚哈·法雷斯解释道:“大多数叙利亚人拥有政治派别,因此几乎所有人都受此影响。媒体中充斥着以偏概全和陈规定型的言论,还有恐怖主义和背叛的指控。”

自2017年以来,该组织一直在监控针对不同政治团体及其支持者的仇恨言论。其最终目标是减少叙利亚媒体中出现的仇恨言论,从而减少其可能导致的侵犯人权行为,如加剧歧视和煽动暴力行为。 

叙利亚媒体和言论自由中心去年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发布的报告发现,134个习语和词汇可以归为仇恨言论。报告共涵盖24家媒体机构,其中8家在政府控制区运作,8家在反对派控制区,8家在库尔德地区。所有这些媒体机构都对各自的受众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对代表仇恨言论的词语的分析报告将很快发布在在线开源词汇表中,以便编辑和作者查询。

从难民到人权维护者

法雷斯本人是一位难民,2011年逃离了叙利亚,“原因和所有逃亡者一样”。他如今在邻国土耳其为叙利亚媒体和言论自由中心工作,负责关于仇恨言论的项目。该组织还从事媒体发展和记者保护工作。

他表示:“我们不是进行某种审查。我们是将监控作为一种手段来了解媒体叙事的实际状况和细节内容。”

究竟什么是“仇恨言论”?

虽然仇恨言论没有国际性的法律定义,但最近发布的《联合国消除仇恨言论战略和行动计划》认为,仇恨言论包括“因为个人或群体的身份(即他们的宗教、族裔、国籍、种族、肤色、 血统、性别或其他身份因素)而攻击他们或对他们使用贬损或歧视性语言的任何言论、文字或行为交流。”

联合国防止灭绝种族罪行特别顾问阿达马·迪昂(Adama Dieng)进一步补充说:“消除仇恨言论并不意味着限制或禁止意见和表达自由。而是要避免仇恨言论变为更加危险的行为,特别是国际法所禁止的煽动歧视、敌对和暴力行为。”

怀着在全球范围内识别、预防和对抗仇恨言论的终极目标,联合国正在与各国政府、民间社会和私营部门合作,以实现这一抱负。

叙利亚:“在使用仇恨言论方面出现的任何变化,都是一种胜利”

在过去一年里,联合国人权高专办一直在与叙利亚的一些地方组织合作,以扩大和保护公民空间。一些组织结成联盟,与联合国人权高专办举行各种圆桌讨论,最近的对话促使双方成功地就2019年人权日的宣传运动进行了合作。宣传运动旨在消除对国内最弱势群体的仇恨言论和污名,这些群体包括数百万因籍贯或性别而面临歧视的境内流离失所者。

过去一年来,法雷斯一直积极参与这些重要的讨论,在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叙利亚媒体和言论自由中心的工作和研究结果也为确定和规划这场宣传运动提供了参考。

“打击仇恨言论,不仅是在保护国内和平,也是在保护因族裔、种族或政治背景而遭受攻击者的尊严。视其他群体为异类并加以羞辱和陈规定型损害人们的自由。我们保护这些群体,大声疾呼任何人都不应因其背景而受到排斥,从而维护他们的权利。”

法雷斯和他的组织重申,他们的工作并不是点名羞辱媒体,而是与媒体合作,提高其专业水准并打造更好、更强大的媒体叙事。

他还说道:“在使用仇恨言论方面出现的任何变化,都是一种胜利。媒体如果能够避免仇恨言论或破坏性的叙事,其专业水平将会自动提高。"

该组织正计划对媒体展开新一轮监控,而且有望很快看到一些积极的变化。

法雷斯最后说:“我们试图通过这个项目来弥合被战争撕裂的社会结构。我们希望能够对媒体机构及其所有者和管理者产生影响,从而实现一些目标。”

免责声明:文中表述的意见、看法和/或观点仅代表文中人物的意见、看法和/或观点,并不以任何方式反映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的官方政策或立场。

2020年2月11日


该页的其他语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