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人权理事会呼吁对博科圣地的暴行开展调查

2015年4月8日

联合国人权事务主管扎伊德说,博科圣地犯下的暴行对尼日利亚境内以及位于乍得湖盆地的邻国——即喀麦隆、乍得和尼日尔——边境地区的人权状况造成了重大影响。

扎伊德在人权理事会2015年4月1日组织的一场关于博科圣地所犯恐怖袭击和人权侵害与侵犯行为的特别会议上发言,他强调,自2009年以来,至少有15000人因为这一暴乱组织的行动丧生。

“又有无数儿童、妇女和男子遭到绑架、侵害和强迫雇用,妇女和女童会专门受到尤为恐怖的侵害,包括性奴役。”扎伊德补充道,“村庄和城镇被洗劫和摧毁……(博科圣地的)袭击摧毁或严重破坏了至少300所学校,杀死了无数学生,最后还绑架了数百名女学生。”

扎伊德强调,当局和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努力,应对受害者的需求。“对这些大规模侵犯的对策必须是有力的、协调的、有原则的。”他说。他补充道,安全部队应根据国际人权和人道主义法采取措施保护平民并开展反恐行动。

“战胜这个对和平的威胁需要持续的关注,这种关注不仅在于使用军事部队。”他继续说道,“加强法治、废除歧视性立法、落实包容而非歧视的政策必须是应对博科圣地恐怖侵犯行为的一部分。”

米蕾列·法农·门德斯·弗朗斯(Mireille Fanon Mendes France)代表特别程序协调委员会发言,她强调,反恐措施往往对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构成严重挑战,即便如此,保护人权并非与安保不相适宜。

“过去十年的经验显示,反恐政策或措施若要行之有效,也应该解决助长恐怖主义发生和传播的根本原因和条件。”她说,“举例来说,这些情况包括贫困和不平等的经济发展、少数群体的边缘化、政治压迫、善治的缺陷和族裔与宗教特性的两极化。”

非洲联盟马里和萨赫勒问题高级代表兼布隆迪前总统皮埃尔·布约亚(Pierre Bouyoya)表示,非洲恐怖主义的性质在过去十年中已有了变化,各式各样的跨国有组织犯罪已经与恐怖主义组织的活动和资助密切相关。他强调,乍得湖盆地各国已经组成了一支跨国部队,旨在协调打击博科圣地的努力。

“博科圣地是超出尼日利亚国境的威胁。从该恐怖组织制造的混乱及其注定将延续的势头来看,又考虑到它针对受害者的无差别本质,这个组织不仅是区域威胁,也是全球威胁。”布约亚说,“它最近向伊拉克与黎凡特伊斯兰国宣布效忠只能证实这一点。因此,打击该组织和其他组织必须受到整个国际社会的关注。”

喀麦隆外交部长皮埃尔·穆科科·姆邦乔(Pierre Moukoko Mbonjo)作为当事国代表发言,他说喀麦隆坚决承诺遵守国际人道主义和人权法。他证实,喀麦隆一所监狱内75名博科圣地战斗人员被害的事件正在接受调查,责任人将受到起诉。

乍得司法与人权部长穆罕默德·伊萨·哈利基米(Mahamat Issa Halikimi)敦促非洲国家在全球打击恐怖主义时发出更响亮的声音,改善彼此的协作。

尼日利亚外交部常务秘书丹朱玛·南蓬·舍尼(Danjuma Nanpon Sheni)呼吁对境内流离失所者和难民提供支持,呼吁对博科圣地与索马里青年党和“伊斯兰国”等组织建立的网络加以更多的关切。

人权理事会还一致通过了一项决议,敦促为博科圣地提供支持和资源的人停止这种支持;并请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准备一份关于该组织人权侵犯的报告,于理事会9月的届会上呈报。

2015年4月8日

该页的其他语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