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国际团结的核心是国际合作,但并非仅仅局限于国际援助与合作、支援、慈善活动或人道主义援助。国际团结应被理解为一个更广泛的概念,涵盖的内容应包括国际关系的可持续性,尤其是国际经济关系的可持续性,国际社会全体成员和平共处,平等伙伴关系和公平分享利益与承担责任,避免在国际经济体系和其他方面损害或妨碍其他成员更广泛的利益,同时避免破坏我们共同的生态住区,全体成员都对此负有责任。

前独立专家鲁迪·穆罕默德(Rudi Muhammad)在提交人权理事会的报告(A/HRC/15/32,2010年7月)中得出结论,国际团结是实现人类尊严的先决条件,是一切人权的基础,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手段,具有弥合一切分歧和差异的作用。国际团结包含以下价值观:社会正义与公平,人与人以及国与国之间友好相处,国际社会间以诚相待,尊重各国主权和主权平等,以及发展各国间友好关系。他强调指出,在一些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包括可持续发展、发展筹资和南南合作等,国际团结应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

该独立专家呼吁以预防为目的开展团结,因为全球及各国均面临巨大挑战、自然和人为灾害严重增加、贫困和不平等现象持续攀升。其继任者弗吉利亚·丹丹(Virginia Dandan)女士在联合国德班气候变化大会上的发言中再次发出这一呼吁,号召进一步加强合作与团结,以便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如自然灾害加剧且频率不断升高、贫富差距持续存在且逐步扩大、全球遭遇了一系列的粮食、能源、经济和金融危机。

丹丹女士在向人权理事会所作的首次发言中指出,联合国自成立以来,在工作中一直遵循团结的理念,将不同国家和人民汇聚在一起,共同促进和平与安全、人权和发展。她还强调,《联合国千年宣言》中确定,国际团结是21世纪国际关系中一项不可或缺的根本原则。

丹丹女士对团结所持的观点是:“......彼此间拥有共同的纽带似乎等同于团结,但团结远不止于此。团结是一种信念,以普遍的人权价值观为基础,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因此,国际团结并非是要做到事事如一,而是要弥合差异、消除对立,将怀有各种不同利益的国家和人民汇聚在一起,发展互尊互利的对等关系,充分体现人权、平等和正义的原则”。

丹丹女士还指出,要确保本世纪拥有可持续的未来,我们面临多种严重的制约因素:和平与安全受到威胁、贫困问题、水资源匮乏、人口压力、全球化对社会和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包括对劳动力和移民造成影响,对自然资源的滥用与日益加剧的社会冲突、边缘化和贫困密切相关,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面对这些严峻的现实,我们更有必要进一步阐述国际团结权,立即明智果断地开展工作,就此项权利的总体范围、内容和要点达成一致意见,以宣言草案的形式详细阐述各国人民和个人的国际团结权。

国际团结独立专家今后的工作重点

奥比奥拉·奥卡福尔先生2017年被任命为现任任务负责人后宣布,将以前几位任务负责人的工作为基础,依照相关决议继续开展工作,并概述了力求实现的主要目标,其中包括:

  • 推动在各国和其他利益攸关方之间就本任务的主题进一步达成共识,说明更好地享有基于人权的国际团结如何能够惠及世界每个区域的所有国家和所有人民;
  • 做出更大努力,说明基于人权的国际团结与国际关系中的诸多关键问题之间存在的深刻联系,更有力地展现出享有这种团结是有效处理此类全球性重大问题的关键所在;
  • 确定、查明、解释和分析可能存在(或曾经存在)的任何与宣言草案所载国际团结权相关的国家实践和法律意见;
  • 围绕本任务和国际团结权宣言草案,加深与各国、民间社会和其他利益攸关方之间的沟通。

该独立专家还宣布,将下列主题作为工作中的优先事项:

  • 全球移民现象与国际团结;
  • 难民与国际团结;
  • 气候变化与国际团结;
  • 民粹主义对国际团结原则的威胁;
  • 域外人权义务与国际团结;
  • 民间社会的作用与国际团结;全球公民与国际团结;
  • 作为国际团结的南南合作;
  • 技术、创新与国际团结;
  • 城市和地方政府作为国际团结的行动者;
  • 税收与国际团结以及国际团结与经济安全。

该页的其他语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