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2008年,世界遭受了自19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许多国家,特别是南欧国家,在2011年全球危机的第二阶段经历了更大的困难。

各国采取了紧缩措施,旨在遏制公共赤字、振兴经济和增强金融市场的信心。这些措施包括紧缩性财政政策、削减公共开支、选择性加税、养老金改革和减少劳动保护。十年过去了,这些措施仍未实现其既定目标。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持续的不确定性和黯淡的增长前景。发达国家正在努力应对所遭受的经济损失。

最脆弱人群受到的不利影响最大

紧缩措施引起了人们对享有经济及社会权利的重大关注。社会中最脆弱和边缘化的人群受到这些措施的影响最严重。妇女、儿童、少数群体、移民、残疾人、老年人、青年和穷人的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方案的数量都在减少。食品、住房、水、医疗和其他基本需求都更难负担。

重要宣传信息

以下是我们为应对经济危机后紧缩措施的影响而制定的一些重要信息。这些信息从人权的角度出发,特别关注社会保障权。

  • 国际人权法为国家在经济决策方面行使权力提供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框架。
  • 《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缔约国有一项刻不容缓的核心义务,即确保满足所有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的最低基本水平,包括社会保障权。
  • 采取紧缩措施的国家必须证明已经用尽所有其他替代办法,并提供保障措施以保护人权,特别是最脆弱人群的权利。
  • 措施必须临时、必要、适当、尊重最低限度的核心义务,并且是非歧视性的。
  • 各国应向公众公布未来的政策,以便公众,特别是那些最有可能受到影响的人,进行广泛审查和全面磋商。

查阅所有关于紧缩措施与社会保障权的重要宣传信息[英]

该页的其他语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