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任意拘留

联合国专家:持续拘留是“集体良知上的污点”

2022年4月27日

抗议者们身穿橙色的连体衣,站在建筑物前手持标语牌。

反恐中注意促进与保护人权和基本自由特别报告员菲奥诺拉·尼伊兰表示:“我们都应对2001年以来持续存在的任意拘留和酷刑、残忍、不人道和有辱人格待遇的现实深感不安。”

“这些都是我们集体良知上的黑色污点。大规模任意拘留和酷刑的场所根本不应存在,也不可接受。”

尼伊兰在日内瓦人权理事会上作了发言。她在提交的报告中介绍了2001年9月11日袭击事件发生以后全球各地秘密拘留的做法,以及将被拘留者转移到古巴关塔那摩湾拘押中心。

报告称,关塔那摩湾持续拘留38名男子的做法,达到国际法规定的酷刑、不人道和有辱人格待遇的标准,并且需要对数百人遭受酷刑和被引渡的问责缺失这一问题采取行动。在这场所谓“恐怖战争”中被引渡或遭受酷刑的每个个体均未能获得了全面充分的法律补救。

报告称,由于未能落实一项2010年联合研究的建议,结束以“打击恐怖主义”为名的广泛侵犯人权行为,导致了多个国家持续侵犯人权,“为那些系统地遭受酷刑、越境移交、任意拘留并被剥夺最基本权利的人们带来了悲剧性和深远的后果。”

任意拘留维吾尔族人

特别报告员强调了两个具体例子,即中国和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大规模任意拘留和酷刑、残忍、不人道和有辱人格的待遇”的当代做法。

尼伊兰表示:“这份报告对针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和其他民族的大规模任意和秘密拘留做法以及严重违反国际法行为进一步表明了严重关切。”

她表示:“在‘再教育’的名义下,我们发现这些拘留做法侵害了最基本的权利,包括不被任意剥夺自由的权利,尊重家庭生活的权利(包括禁止强迫分离),以及表达自由、结社自由和宗教或信仰自由的权利,以及其他文化、经济和社会权利。”

“人权黑洞”

在叙利亚问题上,尼伊兰提到了该国东北部的数千名男女老少在大规模任意拘留局势下的困境,并将这一事件描述为“人权黑洞”。

报告指出,自2019年以来,约有1万名男子和750名男童(年龄最小的仅9岁)因被指控与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有关联而被关押在叙利亚东北部的各个拘留中心,其中大多是由学校和医院改建的。

尼伊兰告诉安理会:“任何人道或公正的社会都不应让儿童一生都面临严重任意拘留的境地。”

本报告在酷刑和非常规引渡之间划定了一条清晰而连贯的界限,从所谓“反恐战争”到中国新疆和叙利亚东北部的大规模任意拘留以及酷刑、残忍、不人道和有辱人格的待遇这样的当代做法。

尼伊兰还谈到了38名穆斯林男子仍被关押在关塔那摩湾的情况,称其“持续违反国际法”。

她表示:“其中许多人将进入美国当局拘押下的第二十个年头。他们大多是酷刑幸存者。”

特别报告员还在报告中对“秘密”拘留演变为担保和正规合法转移表示关切,这些做法避开了基本人权保护。

她表示:“我尤其关注俄罗斯联邦和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此类做法的规模和后果。”

此外,报告强调了反恐措施对妇女和女童权利及家庭权利的影响。

报告称,未经审判就遭受拘留、失踪、酷刑和监禁的受害者的家属,其家庭和私生活的权利多年来被无休止地侵犯,文明社会不应容忍这种做法。

尼伊兰强调有必要为遭受非常规引渡和酷刑的个人及其家属提供适当的补救和康复措施,并补充到“对这些严重违反国际法的行为没有诉讼时效”。

特别报告员还指出,必须追究个人、机构和国家的责任,这不仅是为了防止有罪不罚现象,也是保证不再重犯的一个重要方面。

最后,尼伊兰呼吁各国允许此类拘留场所全面接受独立的人权监督,以评估在场所内部实施的伤害。

她表示:“正是由于缺乏访问机会、透明度、问责制和补救措施,才为当代大规模拘留和个人伤害创造并维持了一个纵容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