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电影有助于教育学生了解人权问题

2015年5月6日

“电影十分强大,”联合国人权高专办人权官员埃琳娜•伊波利蒂(Elena Ippoliti)表示。“有时,八分钟的电影比两小时的讲座更能让年轻人开阔视野。”

十年来,人权高专办与国际电影节和人权论坛(法文缩写FIFDH)合作共同开展这一教育方案。这一方案在每年的电影节期间进行,为日内瓦的学生(主要为中学生)提供一系列人权电影的展映和讨论。

2005年,电影节设立了教育方案,作为对联合国于同年启动的世界人权教育方案的贡献。人权高专办通过不同的方式支持该方案,包括安排专家参与讨论和帮忙整理教师课堂使用的材料,伊波利蒂表示。 

埋下种子

让国际电影节和人权论坛与人权高专办合作只是一个简单的想法,电影节教育方案负责人多明尼卡•哈特曼(Dominque Hartmann)表示。哈特曼本人是一名教师,从一开始就负责项目的监管,他表示,这个想法就是尝试并让电影的受众更广。电影节有良好的受众,但观影者是早已熟知相关问题的人。他表示,向学校拓展似乎十分自然合适。

“教室里有各种层次、取向、政治和社会阶层的儿童。”他表示。“儿童可以来这里听一些他们从没在家里听到过的东西。我们正在地下埋下种子,他们可能会成为一株植物。”

哈特曼认为,从开始以来,至少有一万名学生参与了教育方案。

全球地方化

伊波利蒂表示,教育方案也是让人权高专办在其总部举办城市日内瓦开展地方层面工作的机会。“我们日内瓦人权高专办,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工作。但通过与这里的学校合作,我们还拓展到了地方层面,”她表示。

哈特曼也见证了让问题由人来讲述如何有助于触及学生。在某年的电影节上,关于儿童移徙者的讨论的一名小组成员是身处日内瓦的一名儿童移徙者。年轻男子在13岁时来到瑞士。参加讨论时他16岁。

在问答环节,一名学生问年轻男子独自在瑞士最艰难的是什么。年轻男子回答说是进餐时间。距离他上一次跟家人一起吃饭已经有三年了,他十分想念。

“展映结束,一名孩子哭着走到他身边说,要是他想要一个家,欢迎去他家,”哈特曼表示。“而且我知道,年轻男子应邀去了孩子的家,吃了一顿家庭聚餐。”

2015年5月6日

该页的其他语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