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观点社论 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

人权侵犯不仅在道德上错误,还对工商业不利

2015年3月23日

2015年3月23日

上个月的全球法律峰会讨论了工商业对支持法治的作用和负责的工商业实践。不过有一个问题,尤其是对政府而言,需要更多的关注——在出现差错时,有必要追究工商企业尊重人权的责任。

人们现在几乎已经不可能无视公司的人权侵犯,这主要是社交媒体的功劳。近期的一些指称包括采掘业和食品与饮料公司的供应链中的抢夺土地行为;服装业、科技产业和体育场馆建设过程中的类似奴役做法;为冲突提供了资金的矿产采掘行为;支持着压迫性政权或协助避税的银行和投资基金;对公共资源的占用和掠夺。

人权侵犯不仅在道德上错误,而且是目光短浅的。人权是一种健康的投资。教育、食物、清洁用水和卫生设施、适足保健和住房权利;参与对自身所在社区的决策权利;获得可谋生薪水的权利——这些并非不可高企或不现实的理想。它们基于法治建设了强韧而繁荣的社区和强有力的机构。

我们所说的人类一词并不带有竞争的含义。将企业竞相获取短期利益与着眼长期的行动进行调和,这种做法有着充分的商业理由。追求繁荣和促进人权并非此消彼长的目标——它们是互补的。负责任的工商业领袖都明白,可持续的利润只能来自让人们获得尊严和自由并表达意见的稳定社会。

根据国际法,政府必须充分规范工商业的人权影响。所有公司也承担着尊重人权、解决其造成的任何伤害的独立责任。联合国《工商业与人权指导原则》是一项全球性的权威标准,为所有国家和工商企业在维护人权方面的应尽措施提供了蓝图。此外,人权理事会已经开始讨论一项新的条约,旨在界定跨国企业的人权责任。

对于那些破坏人权的工商业活动,它们会受到重大的名誉损害。股价和品牌认同会受到这方面宣传的打击。对社会负责的企业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

良好的声誉可以成为行动的驱动力。而它的反面——名誉蒙羞也有激励变革的力量。在去年12月的联合国工商业与人权论坛上,曾谈到了对企业——包括其供应链——是否尊重人权按照领域进行排名的计划。这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驱使企业追求高排名的人权纪录。

当出现差错时,工商企业必须受到追究,国家司法系统必须能够且愿意这样做。而它们在太多的情况下依然无法接触到受害者,因而未能确保有效补救或追究相关企业。特别是在企业可能共同参与严重人权侵犯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更加有效的行动。这不是一个宏伟的目标,而是所有国家的责任——它们必须打破那些阻止受害者获得补救的障碍。

我办事处已经启动了一个计划,与政府、民间社会和工商业合作,制定更公平、更有效的国内企业责任体系,特别是在最严重的人权侵犯案件中。我们会在2016年向理事会再次进行汇报。

归根结底,舆论的扩音器可能会比强大的法律手腕更有力量。我们希望,各地的工商企业能够认识到,坚持人权是明智的生意,不论从哪种意义上来解读。

标签

该页的其他语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