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讲话 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

新闻发布会介绍性讲话

2020年12月9日

English

2020年12月9日

2020年是让每个人都永生难忘的一年。这一年坎坷而艰难,在很多方面,让许多人伤痕累累。

大流行病至少造成6,700万人感染,160万人死亡,而疫情远未结束。

各国经济遭受重创,亿万人口的就业、收入、教育、健康和食物供给也受到极其严重的影响。

发展、减贫及提高妇女和女童地位等各个领域都出现严重倒退。

2020年不仅给所有地区乃至所有国家带来损失,也让经济、社会、文化、公民和政治等所有领域的人权受到全面冲击。2019冠状病毒病主要冲击了社会中存在不足和脆弱的领域,暴露出在建设公平和公正的社会方面投入不力。此次疫情显示出,未能以维护人权为核心的制度是如此不堪一击。

疫苗研制在最近几周出现重大进展。这体现了人类在危机时刻能够发挥的聪明才智和持有的坚定信念。然而仅依靠疫苗无法战胜大流行病,也无法挽回造成的损失。

各国不仅需要在全世界公平分配疫苗,还需复苏经济,挽回大流行病造成的损失,并弥补暴露出的差距。

我们面临着三种迥然不同的前景:

  • 摆脱危机,但局面较危机爆发前更为糟糕——面对下一次冲击,各种体制的防范能力甚至更差。
  • 竭尽全力恢复常态——但正是“常态”令我们陷入了如今的境地。
  • 又或者,我们能够复苏并超越从前。

尽管还要等待数月,但研制中的药物疫苗有希望让我们最终摆脱2019冠状病毒病。但是,疫苗无法阻止或挽回大流行病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而这些损失又助长了疫情的蔓延。

然而有一种疫苗,能够防止饥饿、贫穷和不平等,如果得到重视,甚至可能防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社会面临的其他众多痼疾。

在全球遭受了大流行病、金融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等重大冲击后,我们研制出这一疫苗。

其名为人权。其核心成分已被写入《世界人权宣言》。在明天的人权日上,我们将庆祝《世界人权宣言》通过72周年。国际人权两公约涵盖了人权的全部五个领域。几乎所有国家都签署了两公约中的一项或两项,承担相应的人权义务。《世界人权宣言》因而具有可行性。

《世界人权宣言》还孕育了其他重要国际条约。有些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儿童、妇女、残疾人和移民工人等特定群体的权利,还有些致力于消除各种形式的歧视。正是这些歧视导致更为严重的不平等、贫困和发展不力问题,进而为2019冠状病毒病对社会经济造成的破坏推波助澜。

2019冠状病毒病清楚地显示,我们未能竭尽所能维护这些权利。这不只是因为我们无能为力,而是由于我们的疏忽大意,亦或是我们选择不去维护。

许多国家未能根据健康权义务对全民和初级卫生保健进行充分投资,这已被证明是极其短视的行为。这些至为关键的预防性措施需要相当数量的投入,但事实证明投资不力的代价更高。

许多政府未能充分迅速而果断地采取行动,遏制2019冠状病毒病的传播。还有一些政府不愿认真对待大流行病,或者未能以完全透明的态度对待大流行病的传播。

令人极为震惊的是,一些政治领导人直至今天仍在淡化大流行病的影响,贬低如佩戴口罩和避免大规模群聚等简便易行措施的作用。一些政治人物甚至仍在信口谈论“群体免疫”,似乎可以为了更大的利益,轻易牺牲几十万人的生命。如此将大流行病用于政治目的,不仅是不负责任的,,而且是完全应受谴责的。

更为恶劣的是,某些地方应对大流行病的措施非但没有引领大家团结一致,反而进一步造成分裂。科学证据和处理方式遭到无视,阴谋论和假信息被编造、纵容甚至鼓励,大行其道。

这些行为如同刺入心脏的匕首,极大伤害了我们最为珍视的品质——信任。国与国之间及国家内部的信任。对政府的信任、对科学事实的信任、对疫苗乃至对未来的信任。毫无疑问,我们的先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构建了一个超越从前的世界,如果我们也想在此次灾难过后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重建相互间的信任。

2019冠状病毒病在被边缘化和遭受歧视的个人和群体中造成更多的死亡,特别是非洲人后裔,族裔、民族和宗教少数群体成员以及土著人民。这一点虽令人震惊,但遗憾的是,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在全世界最富有的一些国家,情况便是如此,某些种族和族裔少数群体的死亡率是总人口死亡率的3倍。

2019冠状病毒病暴发时,受歧视群体的成员和土著人民由于在医疗保健等特定行业工作,薪水低且工作不稳定,因而感染风险过高。我们突然开始认识到医护工作者、保洁人员、交通运输工人和商场雇员十分重要、必不可少,而他们中许多人就来自这样的少数群体。

他们还得不到充分保护,原因是获得医疗保健和病假、失业金或无薪假补助等社会保护的机会有限。由于生活条件不足、卫生条件有限以及无法居家办公,他们一旦被感染,自我隔离的可能性更低。这意味着病毒在其社区内更容易传播,进而从这些社区重新传播给更多的人。

过去的11个月,穷人变得更穷,遭受系统性歧视的群体境况最为不利。

没有电脑设备、无法接入互联网或在这方面条件有限的家庭,他们的孩子学业落后或完全辍学,女童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大流行病对基本经济保障、就业、教育、住房和食物方面造成不利影响,影响如此巨大、如此广泛,我们几乎无法厘清其严重程度。

全世界无论穷国还是富国,如果更高比例的人口享有了充分的社会经济保障,如果我们采用了人权“疫苗”,我们就不会陷入今天的困境。2019冠状病毒病非常清楚地表明,不平等和歧视不仅伤害到受直接影响和不公平影响的个人,所造成的冲击会波及整个社会。

当冠状病毒在准备和设备均严重不足的各种机构(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照料机构、移民宿舍和监狱)肆虐时、这一点得到了最直观体现。这也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理由,应对这些机构实施更好的监管,应采用更多办法替代监禁。

让人无法接受的是,挽救生命的医护人员本身遭遇巨大风险,在疫情席卷病房的时刻,口罩和防护服竟然出现短缺。医护人员在各国人口中的比例仅有2-3%,但报告给世卫组织(WHO)的冠状病毒病病例中,医护人员约占14%。

妇女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其原因是,世界各地的家庭暴力现象激增,同时很多妇女在非正规部门和医疗保健部门工作。还有部分原因是为了照顾无法继续上学的儿童或老人和病人,许多妇女别无选择,只能退出劳动力市场。在一些地区,由于性和生殖权利受到更多限制等原因,妇女权利可能要倒退几十年。

我们若要复苏并超越从前,妇女需要在制定决策和确定优先事项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当今世界只有极少数国家由妇女领导,而被视为应对大流行病最有力的几个国家,实际上均由女性领导,这并非偶然。

2020年的另一桩大事是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被杀,使种族不公正和警察暴行成为社会焦点,随后引发了全球性的抗议活动。而歧视正是引发这一浪潮的关键问题。在许多国家,人们迅速意识到长期存在的种族不公正和系统性种族主义,提出在种族主义压迫方面尚未解决的历史问题,要求开展广泛的结构性变革。

在处于冲突中的国家,冠状病毒病使本已在多方面处于困境的人权局势雪上加霜。也门本已陷入贫困、治理不善和发展不力的局面,五年来的冲突和暴力、疾病、封锁以及人道主义资金短缺如同一场“完美风暴”,无情地使国家陷入全面饥荒。关于也门未来几个月事态的预警并不少,但这个处于纷扰之中的世界,对防止这场本可避免的灾难几乎无所作为。

表达自由、集会自由和参与公共生活的权利在大流行病期间遭到不断打压。这样做并非是要采取正当措施以遏制冠状病毒病传播,而是一些政府利用局势打压政治异议和批评意见,包括逮捕民间社会行为者和记者。一些政府似乎也在以对冠状病毒病的恐惧和相关限制措施为手段,使选举有利于执政党。

民间社会在战胜大流行病并在疫情后更好地复苏过程中的贡献至关重要,阻止民间社会参与会失去一种重要的补救方式,势必破坏复苏工作。

大流行病让我们暴露于风险之中,变得脆弱和虚弱不堪。然而,这场灾难也让我们清楚地懂得,如何将灾难转化为机遇,重新设定优先事项,让我们更有可能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即使资源入不敷出,我们建设这一未来所需的主要因素还是政治意愿。是将资金用于最需要的地方的意愿——不是凭主观想法,而是客观需要。是打击腐败的意愿,因为许多国家,甚至非常贫穷的国家,得到了更多可用资金,但许多资金不翼而飞,直接被少数人纳入囊中。我们需要消除不平等,方法包括开展税收改革,为取得重大社会经济改善提供资金。

同样,较富裕的国家需要帮助较贫穷的国家度过危机,实现复苏并超越从前。实现复苏势必需要修复受损的多边主义体系。修复工作必须从国内入手,但大国领导人需要重新认识到,全世界只有通过全球合作才能应对全球性挑战,这一必要性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出于狭隘民族主义的应对措施只会破坏集体复苏。我们能否确保将新的冠状病毒疫苗和工具送到每个有需要人的手中,将是对这一意愿的第一次考验。大流行病一再警告我们,每个人都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

我们能否抓住时机,制定方法,实现复苏并超越从前?我们能否恰当地运用人权“疫苗”,推动建设更富有韧性、更繁荣和更包容的社会?我们能否立即采取必要措施,抵御对人类生存最大的威胁——气候变化?

但愿如此。因为如若不然,特别是如果不努力抵御气候变化,2020年则将化为开启更多灾难之门。

我们已经接到警告。

更多信息和媒体问询,请联系:鲁珀特·科尔维尔(Rupert Colville)—+ 41 22 917 9767 / rcolville@ohchr.org,或拉维娜·沙姆达萨尼(Ravina Shamdasani)—+ 41 22 917 9169 / rshamdasani@ohchr.org,或莉兹·斯罗塞尔(Liz Throssell)—+ 41 22 917 9296 /ethrossell@ohchr.org,或玛塔·乌尔塔多(Marta Hurtado)—+ 41 22 917 9466 / mhurtado@ohchr.org

标记并分享-推特:@UNHumanRights 和脸书:unitednationshuman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