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数据隐私

《伯克利规程》为使用公共数字信息维护人权提供指导

2020年12月1日

参加1946年至1949年纽伦堡审判的人员。这场审判中,影像首次被用作战争罪行的证据。© 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College Park,马里兰

第一份关于使用社交媒体为侵犯人权行为提供证据的国际规程于今日发布。《伯克利规程》由联合国人权高专办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权研究中心联合出版,为如何使用公共数字信息提供全面指导。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米歇尔·巴切莱特表示:“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开拓视野、发现真相和查明原因,并为侵犯人权和违反国际法行为提供具体证据。随着技术进步,许多利用此类工具保护和促进人权的新办法也在得到开发。”

《伯克利数字开源调查规程》是其中最新开发的一件工具。《伯克利规程》是第一个关于将公共数字信息(发布在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等社交媒体网站上的照片、视频和其他信息)用作国际刑事和人权问题调查证据的全球指导方针。

该规程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权研究中心与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共同开发,参考全球150多名专家的投入,在3年内制定完成。

人权中心执行主任艾莉莎·柯尼希(Alexa Koenig)表示,这项工作不仅仅是制定指导方针,同时也加强业界的力量。

她在联合国人权高专办的一篇博文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数百人为制定规程付出巨大努力,我们将《伯克利规程》视为基础,业界人士可在这一基础上继续发展。这仅仅是开始,我们邀请其他各方,在共同努力确保向全世界最严重的罪行讨得正义的过程中,参与发展、调整和完善这些标准。”

可公开获得的数字信息,对于最近严重侵犯人权案件取得进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缅甸问题国际独立实况调查团收集到证据显示,缅甸“仇恨言论肆意传播”,尤其是通过脸书等社交媒体传播。卫星图像显示,40多个村庄的私人财产在两个月时间里遭到大规模破坏,平民受到攻击,从而帮助南苏丹人权委员会发现可能发生过危害人类罪。

该出版物指出,用户生成的数字内容激增是人权活动人士和其他方面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在不断增多的在线信息中发现和验证相关材料尤为困难,特别是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上获取的的照片和视频,其中一些可能遭到损坏或指代对象错误。”

柯尼希表示:“在初始阶段,我们有意识地不提及任何特定平台或工具,以便使该规程适用于所有技术。我们更侧重于原则与过程,建立这样一个框架,以平衡兼顾科学前瞻性和适应快速变化的数字世界这两种需要。”

《伯克利规程》为在线调查据控侵犯人权行为的国际标准提供了准则,同时为以专业、合法和符合道德的方式收集、分析和保存数字信息的方法和程序提供了指导意见。《规程》还对在线调查人员为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数字、身体和心理安全所能采取的措施加以规定,人员涉及证人、受害者和包括公民、活动人士和记者等在内的第一反应者,他们甘冒个人风险,记录侵犯人权和严重违反国际法的行为。

巴切莱特表示:“我们的目标是确保国际标准跟上技术变革的发展,并确保新技术能够加强对证据基础的收集和分析,同时提高所得出结论的可信度。”

在我们的Medium博客上进一步了解《伯克利规程》的由来。

2020年12月1日

参加1946年至1949年纽伦堡审判的人员。这场审判中,影像首次被用作战争罪行的证据。© 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College Park,马里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