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儿童性剥削

新的数字科技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大量网络虐童材料

2016年3月18日

去年在瑞典,一名男子被判强奸儿童罪,他此前在菲律宾雇人寻找小至五岁的儿童并对其实施性侵犯,而自己则在家通过网页直播服务观看并指导他们的行动。

这起案件并不独特。类似事件正在世界各地发生。

信息和通讯技术已成为儿童生活的内在部分,让他们获取不受限制的网络连接和信息。

然而,信息和通讯技术也让儿童暴露在新形式的虐待面前,导致了新型网络儿童性虐待出现令人警惕的增长。

网络儿童性剥削受害者的准确数字不得而知。根据国际互联网热线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ternet Hotlines)的数字,含有儿童性虐待材料的网页数量从2012年到2014年增加了147%,10岁或10岁以下儿童占到这类材料所描绘内容的80%。

在近期一场聚焦于信息和通讯技术与儿童性剥削的人权理事会活动上,人权事务副高级专员凯特·吉尔摩表示,由于对新形式儿童性虐待材料的需求,网络性剥削很可能在今后几年内增加。这类新的材料包括自我制造的内容流通,如涉性短信和儿童性虐待在线直播——成人付费指导并观看儿童在摄像头前进行涉性行为的直播视频。

“为儿童营造安全网络环境的挑战取决于找到以下两者的平衡:最大化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潜力,同时最小化风险并确保儿童的安全和保护——而无需因此阻碍包括言论自由在内的其他权利。”她说。

吉尔摩补充道,打击这种虐待的另一个挑战在于,许多国家没有充分的立法框架来彻底调查和起诉网络性剥削和性虐待儿童的现象。

此外,英国“我们保护倡议”(Initiative WePROTECT)国际咨询委员会主席厄尼·艾伦(Ernie Allen)表示,犯罪者的人数远多于我们的想象。

“在互联网时代前,对儿童有性兴趣的人感到孤立和孤单。”他说,“今天,他是全球社会的一份子。他在网上与全世界有相同兴趣的人互动。他们分享图片、幻想、技术甚至真实的儿童。而且他们是在虚拟的匿名环境下做着这一切。”

比如,澳大利亚当局逮捕了一群从一名儿童出生就对其实施性虐待和照相的男子。艾伦认为,组织方在网上通过加密网络在全球传播图像,然后带上这名儿童,这样会员就可以亲自虐待这名男孩。

犯罪者被捕时,这名儿童7岁。

新技术为犯罪者直接联系受害者或获取材料提供了新途径,联合国买卖儿童、儿童卖淫和儿童色情制品问题特别报告员莫德·德·布尔-布基契奥(Maud de Boer-Buquicchio)表示,所有利益攸关方,尤其是执法部门,应该与私营部门携手,利用现有国际准则,如《工商业与人权指导原则》。

她还提到了“综合护理、恢复和重返社会方案”的重要性,“儿童受害者受到的独特影响是,每当虐待的片段被他人观看,他们就会再度受害”。他们的再度受害会发展为羞耻、耻辱和无力感。

“在许多情况下,儿童比父母更精通科技,如果我们给予他们正确的教育和工具,就能使他们拥有与之适应的保护机制来面对网络猎手。”她说。

参加这场活动的还有互联网观察基金会(Internet Watch Foundation)的创始主任约翰·卡尔(John Carr);儿童权利委员会主席本岩姆·达维特·梅兹穆尔(Benyam Dawit Mezmur);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企业战略司的代理负责人普里塔姆·马洛尔(Preetam Maloor)。

2016年3月18日

该页的其他语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