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酷刑和不人道待遇

吉尔吉斯斯坦设立防止酷刑的新体系

2014年3月18日

联合国酷刑问题特别报告员胡安•E•门德斯(Juan E. Méndez)在2012年的报告中表示,在2010年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吉尔吉斯和乌兹别克社区间爆发种族冲突后,官员使用酷刑手段逼供的现象愈见频繁。据酷刑受害者报告,塑料袋、不透气的毒气面罩和电击等侵害手段都曾被使用。

然而,防止在该国境内使用酷刑的斗争2008年便已开始,吉尔吉斯斯坦在当年批准了《禁止酷刑公约任择议定书(OPCAT)》。

这一举措启动了国家防范机制(NPM)法的建立工作,为监测拘留场所铺平了道路。该法设立了一个国家中心,旨在作为独立机构对拘留场所开展定期访问,并就改善在押人员的待遇问题向当局提出建议。

联合国人权事务中亚区域办事处及其他合作伙伴开展了密集的游说工作,包括电视和电台辩论、议会听证会、圆桌讨论以及一场法案支持者的签名收集活动。2012年,吉尔吉斯斯坦成为了首个通过国家防范机制法的中亚国家。

目前,国家中心已成为了一个注册在案的合法机构,在24名工作人员到位后,中心预计将于4月开始运作。

协调委员会将对国家中心进行管理,其成员主要由来自民间社会的酷刑问题专家构成。

新任命的国家中心主任巴吉特•雷比科夫(Bakyt Rysbekov)表示,他很高兴能如此迅速的落实办公场所。他说:“这让我们得以对机构进行注册,继而开展下一步工作以尽快投入运作。”

雷比科夫解释道,尽管办事处总部设于比什凯克(Bishkek),该中心将向吉尔吉斯斯坦全部7个省派遣指定代表和专家以开展工作。

在去年8月出任国家防范机制主任前,雷比科夫曾供职于监察员办公室。这一全国性机构从事所有人权的保护工作。雷比科夫的具体工作地点位于吉尔吉斯斯坦的纳伦(Naryn)省内,重点关注酷刑投诉的处理问题。

在几年前就全国防范机制法的起草进行初步讨论时,雷比科夫对设立一个独立机构的设想还持有怀疑态度。

他表示:“当时我认为监察员足以充分履行全国防范机制的职能。不过现在,我已经认识到一个单独且独立的机构有它自己的好处。”

他表示:“我们应对酷刑问题的方法不同,监察员负责调查那些已经发生的酷刑案件,我们则努力确保酷刑从一开始就不会发生。我们的工作相辅相成,不会出现重叠。”

由于许多工作人员可能都有不同的专业和种族背景,雷比科夫计划在首次访问拘留场所前为所有新工作人员组织培训。他说:“我们必须确保以同一种方式发出声音。”此外,工作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办事处的职责,以及国家立法和国际标准的相关条款。

联合国人权事务中亚区域办事处将为中心提供建议与技术支持。联合国人权事务中亚区域代表阿尔缅•阿鲁秋尼扬(Armen Harutyunyan)对国家防范机制在防止酷刑方面的作用十分乐观。

阿鲁秋尼扬表示:“吉尔吉斯斯坦国家防范机制的设立是一项成就,彰显了该国对人权问题的承诺。该机制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其工作人员。因此我们计划向他们提供一切必要的培训和建议。”

在联合国人权事务中亚区域办事处的帮助下,哈萨克斯坦也于2013年7月通过了国家防范机制法。今年2月,该国协调委员会选出了逾百名专家对拘留场所进行监测。阿鲁秋尼扬表示:“这是该区域非常积极的趋势。我们希望其他中亚国家也能迅速跟进。”

2014年3月18日

该页的其他语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