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讲话 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

人权事务副高级专员凯特•吉尔摩女士在电影《印度的女儿》放映式上的发言,日内瓦,国际妇女节,2016年3月8日

电影《印度的女儿》放映式

2016年3月8日

我们怎么会如此欣然地接受了不可容忍的东西?

当我们满足于在这种相对特权中安适生存的同时——我们要如何更好地认识,然后断然拒绝这种实属暴力侵害妇女的、纯粹野蛮的恐怖之举。这就是恶意强占妇女身体以进行统治、控制、剥削和监禁。

《印度的女儿》这部震撼的纪录片直接描述了2012年12月印度医学院学生乔蒂•辛格(Jyoti Singh)在回家路上在一辆私家巴士上遭到一群男子袭击、强奸和杀害,当它首次将在其来源国——印度——上映时,当局禁止其播放。

该电影本应于2015年3月8日上映,并在全球电视频道播出。然而,印度警方申请并获得了禁止播出的法院延期指令。令人不安的是,议会事务部部长文凯亚•奈杜(Venkaiah Naidu)宣布支持该禁令,谴责电影是“抹黑印度的国际阴谋”。

而他未能做的是,谴责暴力侵害妇女是对国家本身的完整性和尊严的祸害。这种犯罪似乎不在于其本身行为,而在于它所发生的过程。

这一震撼的纪录片将我们的目光吸引到了印度的性暴力上,也让我们看到了部分社会和结构性原因,包括人们广泛持有的厌恶女性的观点。因此,这是我们动员改变妇女和女童所受待遇的工具。

但它也挑战了我们对于需要改变什么觉得理所应当的观点。观察和聆听都不容易。听到诋毁和厌恶——仇恨——性暴力受害者以及一般意义上妇女和女童地位的言论令人不安。

然而,我们需要加快脚步。一致面对妇女所面临的仇恨。全球范围内,具有性别歧视的社会规范和陈规定型不仅滋生了歧视,助长了暴力,让肇事者逍遥法外,幸存者蒙受耻辱——它们还导致了令人不可忍受的事物的常态化,以至于甚至是法律及其司法官员都成了仇恨的辩护士。

如果我们想要成功地揭露仇恨,挑战观点,破除固定观念并改变人心,媒体的作用是关键的。当然,这在印度以及更广大的地区都是如此。

  • 在新西兰奥克兰,当一位13岁的女童向警察报告称她被三名年轻男子强奸时,他们问她:“你当时穿的是什么?”在媒体揭露后,当局才采取了有力的行动。
  • 在肯尼亚,一名16岁的女童遭到轮奸,随后被丢入坑厕,摔断了背。警方如何回应?他们没有起诉肇事者,而是命令他们在警局附近割草作为惩罚。随后出现了罕见的公众愤怒,140万人签名请愿,肯尼亚首席大法官这才采取行动。
  • 在哥伦比亚,一名35岁的妇女被发现时半裸着身体,带着身体遭到折磨的痕迹——这是波哥大公园的强奸受害者。她没能成为幸存者——后来重伤死亡。当数千人上街游行要求还罗莎正义时,肇事者才遭到逮捕。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引用伟大的摄影师兼散文家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的话,她告诫我们,图片/电影/照片可能让我们对峙——甚至刺穿我们——但它们也可能“麻醉”我们。她建议称,可能唯一有权观看苦难图片的是那些愿意做些事来减少苦难的人。我们其余的人都是偷窥者。

那么,盯着苦难的图片,随后却又不对你看到的做些什么,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可能就是色情。今晚我们的目光——当我们看着这份挑衅性的档案时——绝对不能是镇静或呆若木鸡的目光。

《印度的女儿》无疑旨在激发我们变革的欲望。但将这一纪录片变成行动的平台不掌握在电影制作人的手中,而是掌握在我们当中那些观看了影片并决定不只是当个偷窥者的人手中。

标签

该页的其他语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