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讲话 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

第二十七届人权理事会关于“灾前和灾后人权状况”的会外活动

2014年9月17日

2014年9月17日

各位阁下,女士们,先生们,

感谢芬兰、菲律宾和泰国政府召集此次会外活动,探讨灾前和灾后背景下人权问题的相关性。

灾害的威胁极为现实。近期南亚、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的洪水,以及台风海燕和其他灾害所造成的痛苦景象仿佛仍在眼前。灾害流行病学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2013年爆发了334场国家级灾害,导致22616人丧生,影响了9600万人。其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180亿美元。

这些事件以自然现象的形式出现。但它们会因暴露、脆弱性和复原力等因素形成灾害。它们可以由国家予以解决——采取深思熟虑的行动以履行其保护领土上人民的义务。

通常,灾害会加剧此前的人权担忧。此外,灾害也会导致新的人权挑战,如导致法律和秩序的崩坏。

在这些事件中,贫困、边缘化、面对歧视的群体和其他弱势群体的防灾和恢复的能力往往更差。

基于性别的暴力;侵害和剥削儿童;房屋、土地和财产权及相关文件的损失;援助送达方面的歧视都是我们在灾后看到的人权担忧。

理解和知晓人权风险和脆弱性的所在,可以帮助我们触及国家和其他行动方应汇聚努力以加强防灾准备的地区。

例如,应急规划和紧急情况预备策略需考量不同人群的特殊处境和需求:单亲家庭和孕妇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疏散计划是否包括了残疾人和老年人的特殊援助?物资是否以非歧视的方式送达?安保部队的是否以尊重人权义务的方式进行回应?

基于人权的赈灾做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应对新出现的担忧。它们也能提醒我们向受影响人群定期提供实际、及时的灾害信息的重要性。解释当局所采取的措施,并告知人们可用于保护自己的做法不仅是人们的权利,还有助于应对恐惧,减少暴力和不安全的风险,并加强整体人道主义回应。

通过这一人权视角,人权高专办与包括民间社会在内的国家和国际行动方一道,为防灾和赈灾努力作出贡献。请允许我给诸位一些来自菲律宾、尼泊尔、海地和太平洋地区的实例。在这些地区,人权高专办领导或参与到了保护集群中:

在菲律宾遭受台风海燕袭击后,人权高专办提倡决策透明并纳入受影响人群,在选择临时住所受益人的问题上推出了基于人权的标准。人权高专办还与菲律宾人权委员会和适足住房问题特别报告员一道,为房屋、土地和财产权指导方针的制定做出了贡献。

在2008年的尼泊尔洪水后,人权高专办与我们的国家和国际合作伙伴合作,确保纳入达利特人等边缘群体,而这些人原本无法获取能拯救生命的服务。

在2010年的海地大地震后,人权高专办在帮助辨明一系列关于保护难民营内境内流离失所者的重大担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这包括与海地国家警察、联海稳定团和其他合作伙伴一起组织联合安全评估。

最近,在太平洋区域,人权高专办将人权担忧和考量融入到了对汤加热带旋风伊恩、所罗门群岛暴洪的评估中,以知会保护回应。

我们所学到的诸多经验确认了在输送紧急援助时保护人权的重要性。这些努力必须一同进行,以满足那些受影响人群的需求,为其提供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权在自然灾害的每个阶段中都必须得到保护——防范、缓解、救济、发展、重建和恢复。

联合国权利在先行动方案正是基于这些经验设立的。机构间常设委员会保护议程的核心性亦是如此。

我知道,诸位也有经验想要分享。我期待听取诸位的想法,从而让我们未来无论是单独亦或集体开展的工作受益。

谢谢。

该页的其他语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