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新闻稿 条约机构

联合国专家们在阿根廷一案的结论中称,即便短期的强迫失踪也是一项罪行

仍是一项罪行

2016年3月21日

日内瓦(2016年3月21日)——联合国专家们在审议了阿根廷一名囚犯的案件后强调,将一项犯罪定为强迫失踪并不取决于某人在下落不明的情况下被拘的时长。这名囚犯的家人曾在几天内被拒绝告知有关其下落的任何信息。    

“在超过七天时间里,这名囚犯无法与家人联络,也无法咨询律师,这七天里,尽管家属多次请求,当局仍隐瞒或拒绝承认他被转移到何处。这构成强迫失踪。”联合国强迫失踪问题委员会的胡安·何塞·洛佩斯·奥尔特加(Juan José Lopez Ortega)表示。

这名囚犯名叫罗伯托·伊鲁斯塔(Roberto Yrusta),他曾要求从科尔多瓦的一个监狱转出,称自己三年来受到了酷刑和虐待。2013年1月16日,伊鲁斯塔先生被转到圣菲省的一座监狱;而他或他的姐妹都未曾得知他将前往何处。此外,监狱记录并没有将他正确地注册,也没有清楚说明谁下令转移他,以及何时转移。

“委员会的意见是,强迫失踪未必从任意或非法拘留开始,也未必是涉事官员的意愿,相反,对个人的合法拘留可以变得非法,在这起案件中,就成了强迫失踪。”小组成员圣地亚哥·科库埃拉(Santiago Corcuera)表示,“拘留要想具备隐秘性,未必就发生在秘密的中心,如果当局不提供被拘者所处地点的信息,就可能发生在官方监狱。”

当伊鲁斯塔可以和家人再次联系时,他立即告诉他们自己仍受到虐待。2013年2月7日,也就是按计划他将获释的约10个月前,他死在牢房中。他的姐妹向阿根廷当局提交了申诉,寻求澄清他失踪那七天的相关情况和他的死因,还有他据称受到的不人道和有辱人格待遇。

根据阿根廷缔约的《保护所有人免遭强迫失踪国际公约》,受害者不只是失踪者,还有那些失踪直接造成伤害的对象,本案中就是伊鲁斯塔的姐妹们。尽管如此,阿根廷当局不承认他的姐妹是受害者,也不允许她们参与自己兄弟的案件,这违反了《公约》。

“委员会认为,缺乏有关兄弟境况的信息导致了(姐妹的)痛苦和折磨,当局未承认她们的受害者身份更是雪上加霜,这一因素导致她们再度受害。”这个有十名成员的委员会在意见中写道。  

委员会成员在建议中表示,调查不应该局限于伊鲁斯塔先生的死因,也应包括对其从科尔多瓦转移至圣菲的失踪情况开展详尽而公正的调查。侵犯行为的责任人应受到起诉、审判和惩处。

“每一名受害者都有权了解强迫失踪情况的真相、调查的进展和结果以及失踪者的命运。”成员们在结论中写道。

“我们希望,委员会本案的判例能够说明什么构成了强迫失踪,从而促进保护所有人免受这种可怕的犯罪。”强迫失踪委员会主席埃马纽埃尔·德科(Emmanuel Decaux)表示。

更多信息和媒体请求请联系莉兹·斯罗塞尔(Liz Throssell)+41 (0) 22 917 9466 / +41 79 752 0488 ethrossell@ohchr.org

背景

委员会成员由来自世界各地的独立人权专家组成,他们以个人身份任职,并不代表缔约国。更多信息:http://www.ohchr.org/CH/HRBodies/CED/Pages/CEDIndex.aspx

《保护所有人免遭强迫失踪国际公约》在2016年迎来了十周年纪念。《公约》由联合国大会在2006年12月20日通过,2010年12月23日生效。

该页的其他语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