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观点社论 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

工业与人权

2013年5月17日

2013年5月17日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纳维·皮莱

本周早些时候,数千名哀悼者聚集在位于孟加拉国的拉纳大厦(Rana Plaza)工厂废墟前,为4月24日倒塌事故中的1127名遇难者祈祷。

这次可怕悲剧受害者的沉痛记忆正值孟加拉国政府、当地工厂主和一些国际服装连锁企业宣布开展一系列的行动和改革之际。这些国际服装连锁企业的产品是由挤在拉纳大厦五个工厂中的劳工所缝纫的,这些劳工中的大部分人为女性。

目前为止已宣布开展的改革包括:立即自愿关闭其他一些被认为不安全的工厂;解除对大多数行业成立工会的限制;建立确保服装行业工人最低工资的新机制;一些国际时装及服装行业巨头决定在5月15日前签订一份旨在改善其孟加拉国承包方的工作地点在消防和建筑安全状况的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这些可喜的改革,无论在地方层面还是国际层面,显示出一个迟来的觉悟,这场灾难是可以完全避免的。孟加拉国的服装产业,不顾公众所知和舆论,频频违反建筑法规和工作场所安全规定等整个保护性规则网。

过去六个月中,在孟加拉国不同工厂中发生的火灾,已造成120人丧生,对该国整个服装业在工人安全方面的事先警告也屡见不鲜。

所有人,无论其居住地,都享有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及公民与政治权利。这些权利在国际人权文书中受到承认和保护,包括生命权、足以维系有尊严的生活水准和包括获得公平工资、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参与和组建工会和罢工在内的一系列工人权利。到目前为止所采取的措施都是鼓舞人心的,这可能成为保护孟加拉国服装工人的转折点。但这应该被视为开始而非结束。迅速采取行动为工会赋权、彻底清检服装行业、实现工厂升级,并在监督和检查过程中采取严格和防止腐败的方法。如果这些改变只是试图平息公众愤怒情绪的虚假手段、或是在灾难的影响逐渐消失并恢复尽可能廉价的方法前用以争取时间的努力,那么更多灾难将不可避免地重演。

截至5月15日午夜这一最后期限,已有37家国际企业(大多数是设在欧洲的企业,使用超过1000家孟加拉国服装厂)签署了关于在孟加拉国的消防和建筑安全协议。这份重要协议从很大程度上而言是前所未有的,它包含了严格治理和问责制度条款,这意味着该协议在这些国际企业所在国也可以被依法执行。协议还提供了检查机制和其他监督机制,包括使工厂符合建筑、消防和电气安全标准、开展消防安全培训、与工会代表设立健康与安全委员会和公众报告等监管补救措施。

一些主要零售商,尤其是美国零售商选择不签署该项协议,但已承诺会自己开展监察。各方将密切关注并确保他们以可信的方式履行这些承诺。

这些问题并不仅仅与孟加拉国相关——就在本周,我们得知一家位于柬埔寨的制鞋厂的屋顶坍塌,造成三名工人丧生。这些问题也不仅限于服装行业。两年前,联合国达成一系列关于工商业与人权的指导原则,为各地政府和企业需要履行的职责提供了清晰的框架:政府必须采取适当步骤,通过有效政策、法律、法规和裁决,来预防、调查、处罚和纠正侵犯工人权利的现象。
企业必须尽其人权责任,以防止和解决践踏人权现象。受害者必须获得有效补救措施。肇事者必须受到惩罚。监督和监管过程必须摒除与特定利益之间不健康、后害无穷的危险关系。

世界已被发生在孟加拉国的惨案所震惊并希望叫停此类事件。而纪念拉纳广场遇难者的最佳方式就是确保类似的悲剧不在任何地方的任何行业中重演。

该页的其他语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