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新闻稿 特别程序

联合国有毒废料问题专家说:“我们决不能等到下个世纪才开始消除铅的使用,特别是涂料和玩具中的铅。”

立刻消除对铅的使用

2013年10月21日

日内瓦(2013年10月21日)——联合国有毒废料问题特别报告员马克•帕拉马尔特(Marc Pallemaerts)在今天督促各国进一步努力消除铅的使用,尤其是涂料和玩具中的铅。虽然铅中毒是完全可预防的,但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每年由于铅暴露而导致的死亡有143000起,智障儿童新发病例达600000起。

帕拉马尔特先生在与各国政府和社区共同参加国际铅中毒预防行动周的纪念活动时这样强调:“我们决不能等到下个世纪才开始消除铅的使用,特别是涂料和玩具中的铅,因为目前没有任何一种铅暴露的程度被认为是安全的。”行动周的时间为2013年10月20至26日。

早在1919年人们就已了解铅对人权的影响,当时国际劳工组织(ILO)建议,除特殊情况外,妇女和18岁以下人士应避免参与和铅有接触的工作,以保护妇女的生育功能和儿童的生理发育。

“将近一百年后,铅问题还是一项挑战,这是不可接受的。”联合国专家这样说道。“各国都应做出承诺,淘汰含铅涂料的生产和销售,这一点至关重要,也不应该遇到太多阻力,因为对制造商和消费者来说,使用替代产品是完全可行的。”

铅是一种会累积的有毒物质,人体摄入或吸入后,身体多个系统会受到影响。儿童尤其容易发生铅中毒,因为对于同样的铅暴露,儿童的铅吸收量要比成人多4到5倍。此外,儿童天生好奇,因为年幼,习惯将手放进嘴里,所以儿童会口含或吞咽含铅或带有铅涂层的物品,特别是着有铅涂层的玩具。

铅也会对成人造成长期不利影响,如提升高血压和肾损害的风险。孕妇铅暴露程度过高会导致流产、死胎、早产、出生儿体重过轻和婴儿畸形。

虽然人们已经广泛意识到这一问题,许多国家也采取了措施,然而铅暴露,尤其是儿童铅暴露依旧是全球卫生保健提供者和公共卫生官员面临的重大问题。

在很多国家,含铅量很高的涂料依旧在装饰领域广泛使用,而这些含铅产品是有很好的替代品的。某些国家依旧在使用含铅汽油,全球四分之三以上的铅消耗是用于制造机动车辆的铅酸蓄电池。

铅也被用于生产其他产品,如颜料、焊料、彩绘玻璃、水晶器皿、陶瓷釉料、珠宝、化妆品和传统药物。由铅管或带有含铅焊料的水管运输的饮用水也有可能含铅。

“希望各国记住1919年所做的承诺,使用含铅材料的替代品,采取严格的行业管制。同时通过立法,落实必要的规定,来保护儿童远离涂料中的铅。”联合国特别报告员说,“但是,目前批准国际劳工组织第13号公约的国家只有63个,这远不能令我们取得有益进展,我呼吁各国领导尽快批准这一公约。”

本周,由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发起的消除含铅涂料全球联盟希望增加人们对铅中毒的了解,加强各国与合作伙伴的努力,防止儿童铅中毒,同时督促各国进一步消除含铅涂料。

马克•帕拉马尔特(比利时)于2012年被人权理事会任命为危险物质及废料的无害环境管理和处置对人权的影响问题特别报告员。作为特别报告员,他独立于任何政府或组织,以个人身份行使职责。他是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欧洲与国际环境法教授。更多信息请登录:
http://www.ohchr.org/CH/Issues/Environment/ToxicWastes/Pages/SRToxicWastesIndex.aspx

For inquiries and media requests, please contact Rebaone Ferguson (+41 22 917 9333 / rferguson@ohchr.org) or write tosrtoxicwaste@ohchr.org

For media inquiries related to other UN independent experts:
Xabier Celaya, UN Human Rights – Media Unit (+ 41 22 917 9383 / xcelaya@ohchr.org)

UN Human Rights, follow us on social media: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unitednationshumanrights
Twitter:
http://twitter.com/UNrightswire
Google+ gplus.to/unitednationshumanrights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UNOHCHR
Storify: http://storify.com/UNrightswire

Watch “20 years of human rights - the road ahead”: http://youtu.be/yW7s-Q8S14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