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讲话 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

高级专员关于缅甸罗兴亚人和其他少数群体的报告

2020年2月27日

人权理事会第四十三届会议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米歇尔·巴切莱特(Michelle Bachelet)的讲话

2020年2月27日,日内瓦

主席女士:

根据第39/2号决议,我们已向人权理事会提交了报告,说明造成包括罗兴亚人在内的缅甸族裔和宗教少数群体的人权遭受侵犯和践踏的根本原因。我很高兴地注意到缅甸政府为这份报告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报告指出,在半个多世纪里,缅甸的许多法律和政策都带有对族裔和宗教少数群体的歧视和排斥。这助长了暴力、极端贫困、剥削和剥夺,并使之延续至今。值得注意的是,缅甸1982年《国籍法》使大部分罗兴亚人和其他穆斯林沦为无国籍者,加剧了这些群体的脆弱性。

此外,缅甸族裔和宗教少数群体的人权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到军队的严重侵犯。军方打击叛乱的政策和策略有时会蓄意将平民作为目标。族裔和宗教少数群体的人权也遭到族裔武装团体的侵犯,但程度相对较轻。
已有多个国际问责机制针对缅甸境内指称的国际罪行启动了相关程序。

造成上述侵犯人权行为的根本原因复杂、多面,而且由来已久。要分析和解决这一多层面的人权挑战,需要对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多个领域有所了解,以此作为确定解决方案的先决条件。

缅甸的民主赤字、根深蒂固的有罪不罚现象、法治薄弱以及军队缺乏文职监督,都是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因素。

同时,经济利益也是加剧流离失所、加深不平等问题和剥夺少数群体基本生存手段的重要推手。妇女和女童受到的社会和经济影响尤其严重,特别是性暴力和性别暴力所带给她们的影响。

缅甸正在经历数十年专制统治后的转型,所产生的压力和不确定性也是导致其近期仇外心理和暴力行为激增的部分原因。公众访问社交媒体的渠道迅速拓宽,使极端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运动得以传播煽动仇恨和暴力的信息,加剧了社群间的紧张局势。我敦促缅甸政府采取行动,应对不断升级的,针对罗兴亚穆斯林及其他少数群体的偏见和煽动仇恨问题。同时要鼓励和支持信仰间和民间社会的倡议行动,如“花言蜜语运动”(Panzagar)。

另外,对于能够帮助缅甸开拓更广阔的多样化和平等空间,保护宗教和族裔少数群体权利,并最终实现长期和平与和解的其他措施,本报告也予以强调指出。处理少数群体权利问题,对缅甸解决冲突、建设和平以及巩固民主转型至关重要。政府需要采取果断措施以确保实现真正的问责和对军队的文职监督。缅甸还需要进行包括涉及国籍问题的法律和政策改革。教育改革有助于培养全新的国民身份认同感,促进多样化与容忍。过渡期正义进程则能够帮助弥合分歧。

今年的选举、目前的宪法改革讨论,以及前进中的和平进程都是缅甸处理以往问题、塑造共同未来愿景的重要机遇。历经多年的压迫和冲突之后,在平等、不歧视和互相尊重的价值观基础上重建社会,也将是缅甸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关键。

我在此重申,人权高专办以及联合国系统将随时准备协助缅甸政府解决这些根源问题,并落实报告中提出的建议。

谢谢主席女士。

该页的其他语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