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处决

武装无人机:呼吁提高透明度和问责

2014年10月20日

人驾驶机“苍鹭(Heron)”每次可飞行超过24小时 © EPA/Jim Hollander

在人权理事会一项广泛的讨论中,许多发言者都对使用武装无人机对人权,尤其是生命权的影响表示担忧。许多参与讨论者表示,由于所有反恐措施都应该符合包括国际人权法在内的国际法,使用这些武器技术的国家应该做到更加透明和负责。

人权事务副高级专员弗拉维亚·潘谢里在开场致辞中表示,各国有责任保护个人不受恐怖主义活动伤害,但其采取的任何措施都应该符合国际人权法规定。她表示,国际人权法在任何时候都适用,包括武装冲突的情况下。在生命权方面,蓄意使用致命武力只有在满足以下条件的执法背景下才是合法的:当有人对其他人的生命造成紧迫的威胁,而致命武器的使用为实现保护生命的目的而言是无可避免的,并且无法采取包括限制、抓捕和渐进使用武力在内的其他非致命措施时。

副高级专员还强调了透明度和问责的重要性,这些都是确保人权侵犯受害者可享受司法权和获得有效补救权的关键。

在打击恐怖主义的同时促进与保护人权和基本自由问题特别报告员本·埃默森(Ben Emmerson)也认为,根据国际人权法规定,针对个人的杀戮行为几乎都是违法的。他强调称,评估武装无人机对平民影响的唯一重大障碍就是缺乏透明度。他还回顾道,《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对各国在领土外使用武力的情况适用,这也应适用于无人机的使用。

来自基本权利基金会的沙赫扎德·阿克巴尔(Shahzad Akbar)表示,实现问责的第一步就是明确受无人机袭击的受害者——那些“在导弹另一边的人”。他表示,基本权利基金会在过去四年中致力于查明在无人机袭击中丧生的受害者姓名和面孔。他强调了使用无人机的国家提高透明度的必要性,以及在最基本人权——生命权遭到侵犯的情况下展开调查的必要性。

法外处决、即审即决或任意处决问题特别报告员克里斯托弗·海恩斯在讨论中表示,问题的关键并不是无人机的合法性,而是其使用是否符合国际法。海恩斯回顾了合法使用致命武力的条件,以及在无人机的使用中对透明度和问责的需求。他表示,使用无人机方面的法律原则已经确立,不应该让法律根据无人机的使用而作出调整,而是无人机的使用必须遵守法律。

来自宪法权利中心的帕迪斯·科布里埃依(Pardiss Kebriaei)表示,考虑受害者在此背景下的求偿权应谨记的重点是,一些错误一旦酿成便将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她强调了受害者在试图向法院诉讼时由于各种法律、司法和实际障碍而遇到的困境。她指出,这往往使得受害者无法上庭,实现正义的希望也十分渺茫。

国际法学家委员会代表亚历克斯·孔戴(Alex Conte)表示,各国曾使用不当的战争模式来进行反恐行动,并表示,武装无人机也并非一直用于国际法所定义的武装斗争情况下,必须对某种局势是否上升为武装冲突进行仔细评估。当武装无人机被用于武装冲突的情况之外,国内法和国际人权法则是主要且通常唯一适用的法律。

在无人机袭击的人权影响方面,潘谢里表示,且不论与使用武装无人机准确性相关的言论给受影响社区带来的恐惧。“在一些情况下,无人机袭击已影响了社会的日常生活,并影响了个人享受和平集会、结社自由、宗教自由、教育和健康等权利。”她表示。

2014年10月20日

人驾驶机“苍鹭(Heron)”每次可飞行超过24小时 © EPA/Jim Hollander

该页的其他语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