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残疾人相互作用,是人与人之 间的事情,与残疾无关。在平等的情况 下与残疾人进行互动,不需要任何特殊 技能;残疾人并不是特殊群体;假如没 有适当的条件便于他们与其他人进行互 动,他们可能会感觉到自己与众不同(更 有可能的则是认为自己受到了歧视)。然 而,假如适当调整环境(例如,辅助性设 施、手语翻译和辅助人员),拿出符合社 会/人权处理方法的态度,与残疾人的互 动可以进行得很顺利。不应将这些安排 视为特殊做法,应该认识到这属于常规 做法,借用《公约》中的概念,是普遍 的做法。
在大街上与残疾人进行互动,需要 体现出常识和尊重;在专业背景下与残 疾人进行互动,则需要具备专业知识。 残疾人期望我们所做的,与没有残疾的 客户或熟人对于我们的期望完全一致。 假如人人都遵守同样的规则,人人都受 到欢迎,互动会更加容易。
依据我们将见到、访问或共事的 人,可能需要做出某些安排和/或准备。 应以此作为日常工作以及各种类型的访 问和会见的一项内容,我们对此应习以 为常。是否已经消除了所有的实际障碍 和语言障碍?心理障碍该如何处理?
不要认为或表现得好像残疾人完全 是由于身患残疾才会这么英勇无畏。这 种想法会突出差异。残疾人与没有残疾 的人一样,也有优势和缺陷。
用来指代残疾人或是与残疾人进 行互动的术语是非常重要的。某些词语 可能令人不快,带有贬义,或是浅薄无 知。不能依据残疾情况给人下定义。恰 当的措辞可以促进尊重,体现出对残疾 问题的深入了解。适当的沟通对于各类 对话者都具有重要意义。这项技能对于 从事以下工作的各方参与者至关重要: 与残疾人保持日常接触;对于支持和重 申残疾人权利的主管部门进行干预;开 展访问;以及,起草报告。
残疾人和代表残疾人的组织选定 了某些术语,例如“残疾人”,使用这 些术语非常重要。但在确定能令各方接 受的术语时,总不免希望保持政治正确 性,这可能会妨碍语言的自由和流畅。 然而一定要当心,某些语言会加深陈规 定型观念,而且对于残疾人不礼貌。假 如我们使用的语言都不恰当,切实改变 态度又从何谈起呢?